首页 重要消息 公告决定 一府两院 监督视窗 工作动态 镇街人大 代表工作 工作交流 法律法规 知识课堂
     
当前位置: > 正文
青杠街道:助力清明安置区破解“办证难”十年期盼终圆梦
2025-01-23
来源:

今年1月,青杠街道清明安置区的居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十年的“红本本”——397户居民陆续领取了房屋不动产权证。这场历时十年的“办证马拉松”背后,是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奔走协调的担当与坚守,也是政府部门刀刃向内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心与行动。

十年无证之困,群众心头的“石头”

2012年,为推进城市建设,原璧山工业园区管委会启动清明安置区项目,由397户拆迁群众自建房屋1002套。然而,因建设时群众建房心切,未办理规划、施工等手续,导致房屋无法通过竣工验收,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房子建好了,但没证,孩子落户、上学都受影响,想卖房更是难上加难。”居民李大爷回忆,每次见到街道干部总要问:”我们的证啥时候能办下来?”久而久之,“无证”的焦虑成了片区居民的心病。

代表履职:从”被质问”到”主动扛责”

2022年,璧山区人大青杠街道工委主任叶兰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难题。“群众围着我们追问,有的甚至说当官不为民做主,心里真不是滋味。”叶兰坦言。也是在一年,代表陈国庆在三级院坝会上,被清明社区的群众连续追问3次清明安置区办证是否已经成为空谈。也是在一年,代表陈国庆在一次三级院坝会被清明社区的群众连续追问三次清明安置区办证是否已经成为空谈。面对群众的破解需求和不满情绪,青杠代表小组深感责任重大,在街道人大工委会议一致通过,将此事作为履职重点,成立专项工作组,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摸清症结:一场跨部门的“破冰行动”

问题远比想象复杂:房屋质量鉴定缺失、消防验收未通过、税费未结清……涉及发改、住建、规划等十余个部门。叶兰连续三个月走访区档案馆、原园区管委会,梳理出三大核心堵点:

手续缺失:自建房未取得施工许可,无法按常规程序验收;

资金缺口:防雷设施不达标,需财政专项拨款改造;

信息断层:部分户主身份材料不全,需逐一核实补录。

璧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谢玉红在选民见面会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牵头召开协调会,推动街道办与璧山高新区管委会达成协议:由高新区垫资完成房屋质量安全鉴定和防雷改造,街道负责收集补全居民材料。然而,当第三方测绘公司进场时,又因部分房屋存在违建争议被迫暂停。”

 

攻坚克难:刀刃向内打破”死循环”

2024年4月,转机来临。重庆市将”办证难”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清单,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导组。叶兰抓住契机,联合街道纪工委建立”双监督”机制:

进度卡点清单化:将测绘、消防等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实行”日调度、周通报”;

简化程序破壁垒:推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辟”历史遗留问题绿色通道”,允许”容缺受理”。

最棘手的违建问题,在人大代表建议下采用”分类处置”:对不影响主体安全的搭建部分,由户主限期整改后补办手续;对无法整改的,由街道统一出具情况说明纳入备案。与此同时,叶兰带领社区干部逐户动员,两个月内收齐了397户的身份证、拆迁协议等材料。

十年夙愿终得偿:红本背后的民生温度

2025年1月15日,清明安置区办事大厅排起了长队。居民们拿着新鲜出炉的产权证反复摩挲:“十年了,这证攥在手里,心才算踏实!”

这场“办证攻坚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财政投入:争取专项资金40余万元,完成房屋安全鉴定、防雷改造;效率突破:联合会审压缩至3个工作日,较常规流程提速80%;机制创新:形成”人大代表督办+纪委监督+部门联动”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模板。

代表心声:为民办事没有休止符

“现在去安置区,群众老远就笑着打招呼,这是最欣慰的回报。”陈国庆感慨。叶兰则拿出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三年间17次协调会、200余通沟通电话的摘要:“每一页都是教训,提醒我们今后必须把工作做在前头。”

一本产权证,承载着群众对“家”的归属感,更折射出“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温度与效能。青杠街道人大工委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书写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答卷。

(刘思伽)


【打印正文】
 
首页 重要消息 公告决定 一府两院 监督视窗 工作动态 镇街人大 代表工作 工作交流 法律法规 知识课堂 他山之石 璧山新闻
关于我们 丨 法律声明 丨 联系方式 丨
使用帮助 主办:重庆市璧山区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建议使用1360X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